友邦保险为什么这么贵?
如果有人问九尾君,圈内最高大上的保险公司是哪一家?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友邦保险。
友邦的高大上,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高门槛”。
友邦的业务员,几乎遍布于各个精英行业:医生、律师、老师、企业高管……
友邦的客户,也是中产居多,而且几乎无一不对公司高度认可……
这一切,似乎都背离了常人对传统保险公司的认知。
那么,它究竟神奇在哪里?
一、友邦保险的百年历史
说起老牌保险公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人保和国寿,两家企业本是一家,其前身都是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但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成立距今,也不过几十年。
相比之下,友邦的历史更加悠久,算得上真正的“百年老店”。
下面,九尾君简单罗列一下友邦保险的“发家史”:
1919年,美国人史带先生在上海创立了美亚保险,即美国国际集团AIG前身。
1931年,史带先生创立四海保险,后更名为友邦保险。
1939年,由于战乱,史带将保险业务整体迁至美国纽约,成立史带集团。
1992年,AIG在上海获得保险牌照,重回内地市场。
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AIG 出售友邦保险,以偿还债务。
2010年:友邦在香港上市。
所以,友邦的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四海保险,虽然曾隶属于AIG集团,但是目前已经完全脱离AIG,成为一家独立的外资保险公司。
友邦的总部设在中国香港,在亚太区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市场业务,包括中国大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2019年全年,友邦保险的总保费收入达65.85亿美元,企业位列2019《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388位。
二、友邦保险为什么这么贵?
内地传统线下保险公司,产品定价一直为人诟病,但是相比之下,友邦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以线上主流重疾险的定价为基准,平安、国寿等线下保险公司的产品,溢价大约在30%左右,但是友邦的产品,溢价高达40%-50%。
友邦保险为什么这么贵?主要有两个原因。
保险中的香奈儿-秉性高贵
从基因来看,友邦源于美国,属于“舶来品”。
国人总有这样的心态,觉得进口的东西就是比国产的靠谱。
汽车要买进口的,疫苗要打国外的,甚至孩子的奶粉,也是“进口”更放心。
保险同样如此,在海外“成功镀金”的保险公司,身价自然翻倍涨。
在中国国情下,这成了友邦与生俱来的优势。
从企业文化来看,友邦走的也是高端路线。
中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为了尽快开拓市场,老牌保险公司在营销上下足了猛药,基本都是0门槛招人。
低学历、低素质业务员大量涌入,造成了投保乱象,也导致保险业几十年的“风评低谷”。
而友邦独辟蹊径,从创立代理人制度开始,一直在打造高素质团队。
高素质团队,可以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获取高质量圈层资源:高素质人才,吸引的自然是高层次的客户。
“造势”成功后,品牌溢价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你还以为产品买的都是性价比?
对于友邦的用户来说,他们买的是品牌、品位以及档次。
同样是保险,我们友邦比你做得更高端、更出色,身价自然不能落后。
友邦,堪称保险界的香奈儿。
历史遗留问题-预定利率之差
当然,友邦保险价格高,背后还有一个涉及大半个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保险产品的定价,离不开预定利率。
但是预定利率,并非一成不变。
1988年,大陆寿险预定利率高达8.8%,但是随后,监管机构连续三次下调预定利率。
1999年,预定利率降至2.5%。而后,2.5%的低利率状态,持续了整整14年。直到2013年费率改革,预定利率才重新上调至3.5%。
不过,2013年的费率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预定利率下调,意味着保险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这可能引发友邦、国寿、平安等寿险公司的老用户大规模退保,发生系统性风险。
要防止“退保潮”,就要严格控制产品费率,起码不能让保费一泻千里。
所以,老牌寿险公司只能让保费长期、缓慢地下降,同时将保障责任做得更加完善(等于变相降价)。
目前,很多新兴的保险公司可以做到极致的低费率,主要是因为没有这个历史包袱。
传统线下保险公司看似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也不是单纯想靠品牌效应“收割韭菜”那么简单,其根源还是在于当初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无法彻底解决。
不过,低利率时代的最后一批保单,到2023年,缴费期基本都已过一半。到时老用户再退保可能性就非常低了。个人猜测,传统线下保险公司会经历一次整体性的较大幅度的降价,费率逼近新兴的“小公司”。
三、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销售?
中国共有28家外资保险公司,其中,友邦是唯一一家“血统纯正”的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2019年,28家外资保险公司合计实现寿险保费收入2729.82亿元,同比增约3成,占当年全市场份额9.2%。
- 上一篇:如何用保险产品配置家庭备用金?
- 下一篇:监管出手:网红“百万医疗险”不准乱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