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刷屏是什么情况?
昨天,一业内朋友给小编留言,让小编做下恶人:
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上周以来,不少人的朋友圈,又被香港保险销售刷屏了:
意思基本一致:重大好消息,外管局发了新通知,7月1日后,香港保险账户的钱和理赔款,可以合法合规转回境内。
而且还贴心的配了外管局的截图,搞的和真的一样,看的小编手捂菊花,笑而不语。
暂且不提,怎么突然默认,理赔款不合规合法了。但外管局的这份文件,真这么说的?
来,跟随小编八卦下。
我们先去外管局官网看看,的确有这么个文件。而且名称看上去,也的确是这么回事,《关于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资本金结汇便利化的通知》。
但第一句话,就发现有点不对了。
看下收文单位,没香港保险、香港保险销售什么事,仅针对国内的机构。
再看下新华社,就这事发的通稿:
看下外管局负责人,对这份文件的解释,明确提到:
该规定,用于解决国内保险中介机构,服务“一带一路”时,代收代付业务的人民币赔付效率问题。
嗯,看到这里明白了吧,为了自己的销售业绩,公然歪曲国家政策。这种,不是坏,就是蠢了。
所以,当时的画面,是这样:
外管局:我没说
香港保险销售:你就是说了
说到这里,小编特别提一句,金融产品,往往都有较高的认知门槛。
如果在购买前没了解清楚,和自己的预期不一致,未来很容易产生各种麻烦,以及高昂的纠错成本。
如前阵子,我们接到一个海外保险的咨询,差不多5、6年前买的,客观的说,客人买的,都是当时最好的香港保险产品。
但是,销售之前吹的太夸张了,导致客户对产品的预期非常高。
结果,5年下来了,客户才发现,产品的真实表现,和当时销售承诺的高收益,差距非常大。
所以,小编之前写过不少和香港保险有关的文章,并非说香港保险不好,如“分红增额”功能等。但是,不少销售吹过头了,几年后,当客户反应过来,会各种撕逼。
又如开篇提到的结汇问题,是香港保险赔付实践中,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不少人采取了在香港开张卡收钱,再转回国内结汇的方式。
但香港不少银行卡的年费,也不是一般的高。如招行,账户余额低于5000,一年要1200元港币。
这里不得不提下,前几天,财新香港峰会上,香港保险监管局主席说的一番话:
為了提升兩地的互聯、產品互通,我們正探索和研究實行「保險通」,仿效債券通、滬港通及深港通採取的「封閉管道」,讓香港保險公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以試點形式銷售結構相對簡單和保障成分較高的產品,保單期滿紅利及理賠金必須全數匯返內地,有效地防範非法活動,並且避免資金外流。
这才有可能是未来投保香港保险的靠谱路径,避免了各种麻烦。
小编一直建议,人在哪里、钱在哪里,就在哪里买保险。特别这几年,内地保险产品进步的确很大。
当然,的确经济上有余力,在国内配置齐全后,同时充分了解、可接受海外保险优缺点的,自然也可以选择海外保险。
切忌赶时髦,随大流,脑子一热就去买。买错保险的纠错成本,会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