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肯定不少人以为是癌症。
不管是新闻,还是朋友圈中的众筹,白血病、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名称,听得太多了。
但从统计数据上看,心血管疾病才是最高发的,而且是发病率、死亡率双料第一。
多数人都有个误区,以为心血管病就是心脏病,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只要是心脏和血管病患引起的都属于心血管病范畴,包括冠心病、中风、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等,覆盖范围很广。保险行业协会规定的25种高发重疾, 心血管病就占了4席,分别是即使从25种疾病扩展开来,心血管相关疾病依然是最多的。比如达尔文超越者护心版,总共110种重疾,20种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占比将近五分之一。 根据《心血管病报告 2018》预估,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平均10个人中就有2个患病。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也高居榜首,大家谈之色变的癌症反而屈居第二。但有意思的是,心血管病发病率第一,理赔率却不是第一,真正理赔最多的还是癌症。一方面,心血管病发作很急,比如心肌梗塞、脑中风,如果就医不及时,很可能就直接身故了。这时候申请理赔,只会计入身故理赔范畴,而不会计入重疾。另一方面,癌症只要一发现,基本就很严重了,而心血管病是个连续的、慢性的过程,可能很轻,也可能很重。根据《心血管病报告 2018》,2.9亿患者中,2.45亿都是高血压患者,病情远没达到重疾的程度,充其量只算是后备军。即使常见的冠状动脉硬化,也有程度之分,血管堵塞10%和90%完全不同,一个可能吃点药就行,另一个可能就要手术。所以,心血管病的理赔都是有标准的,要么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要么实施了某种约定的手术。 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 已经证明,停止使用烟草、减少膳食中的盐含量、食用水果蔬菜、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有害使用酒精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或 「起因的起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贫穷、压力,以及遗传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大都是长期慢性疾病,可以进行控制,却很难说完全治愈。即使做了手术,也是治标不治本,诱发疾病的环境因素、个人习惯没变,难保不会复发。以最常见的两种心脏手术为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介入术是通过植入心脏支架,打通堵塞的血管。因为这项手术疗效显著,创伤也很小,开展十分广泛。「中国 2011 年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超过 34 万例,估计 2013 年会接近 45 万例,逐渐逼近美国每年 60 万例的水平。」(@丁香医生)「早期「裸支架」,再狭窄率是比较高的,半年高达30%。新型「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低,也有5-10%。」(@丁香医生)另一种叫做冠状动脉搭桥术,不直接打通血管,而是用一根新的血管,绕开堵塞的地方。搭桥术移植的血管久了,还是有可能再次堵塞。具体的再狭窄率我没找到详细的数据,但根据丁香医生的说法,搭桥术再狭窄率要比介入术低。搭桥术也不完美,一大缺点就是创伤大,不少需要开胸进行手术。但随着技术发展,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也开始流行,不用开胸就能进行治疗。开不开胸,在重疾险中十分重要。如果开胸手术,就是按重疾理赔,不开胸就只能按轻症理赔。前面说了,心血管病大多是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所以核保上,保险公司卡的也很严。一般来说,心血管病都很难通过健康告知,提交核保后,拒保的概率也比较大。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疾病严重程度、健康告知宽松都会影响最终核保结果。代表性的有冠心病、脑中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等,如果已经确诊,重疾险、寿险、医疗险基本都是拒保的。防癌险还可以买,因为癌症和心血管病没有关系;意外险不问健康告知,也可以买。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只是体检异常,有些不问「体检异常」的保险可以直接买,比如芯爱、康乐一生2019、达尔文1号。如果过不了健康告知,就要走智能核保或者人工核保。举几个常见问题的智能核保,以芯爱为例:核保只有两种,要么标准体承保,要么拒保,不存在加费或除外的情况。如果对智能核保结果不满意,也可以考虑人工核保。多试几家,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最近,达尔文超越者即将上架护心版,加上之前推出的芯爱,是市场上「唯二」的、对心血管疾病提供额外保障的重疾险。(如果大家还有知道其他产品,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