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2019版医保目录发布了。
新调整的目录,纳入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然后把临床价值不高的药调出。
不过小巴和一个朋友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他却给小巴发来,他在微博上看到的,这么一条信息——
咱们买了医保的人,去看病用医保报销,这不是很正常嘛。
但是医院居然不愿意收医保报销病人,还要用医生的奖金来抵?然后小巴去翻了一下资料,发现这种拒收医保病人的现象,其实不是新鲜事了。
2016年,湘雅二医院拒收长沙市医保病人的事,就闹得很凶。
报道里面说,湘雅二院之所以会拒收,是因为长沙医保部门,长期拖欠医院的结算款。
里面提出,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来取代医生开的药越多、越贵,提成和收入就越高的“以药补医”机制。
不过这里的按病种付费,也就是“单病种付费”,就可能会威胁到医院的收入。
假设按照规定,医保病人来到医院,治疗A类疾病,也就是A这单个病种,社保局给到医院的偿付标准是5000块。
不过这个病人,在A疾病的治疗期间里,还引发了B类和C类疾病,总共花了1万块钱去治。
但是社保局给的偿付只有5000块呀,那多出来1000块怎么办?
没过几天,这个病人又复发了A类疾病,在同一家医院治疗,这次又花了5000。
但是根据规定,15天内因同一种病入院的,只算一次住院,前后的住院费用叠加,只能报销一次。
也就是说,如果这第二次,病人还要医保报销的话,费用就得全部由医院来承担。
除了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这个机制,也让医院头大。
这个总额预付,是医保局会提前给到医院,一个总的医保使用额度,如果超过这个额度,那么多出的钱,医院你就自己负担吧。
医院将预付额度,按比例划拨给各个科室,各科室又划给每个医生,作为考核指标。
比如,一个月固定多少医保额度,一旦超额,多余的报销费用,医生们也不要指望来找医院拿了,就直接从自己的奖金和工资里扣吧。
结果可想而知,医生在给病人诊疗、开药时,还得操心费用会不会超出医保额度。
所以,有些医院才会出现,医生让病人自付费用,甚至拒绝看诊的情况。
药占比,是指病人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买药的钱,占总费用的比例。
201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一份公立医院改革意见,说要把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降到30%左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达到这种效果,情况可能更糟糕。
不必降低药品价格,只要增加总的治疗费用,比如增加没有必要的检查项目,药占比同样可以降低,控制在30%以内。
这样一来,药品的费用还是没有降下来,吃亏的还是病人。
所以到了今年1月,国务院直接给出了一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里面明确了各个“收支结构”,门诊收入占比、住院收入占比、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比、辅助用药收入占比等等。
各项指标钉死,医院更加受到限制,不能随便给病人增加支出项目。
如果有个病人病情比较严重,用药更多,住院更久,超出医保基金给到的定额补偿,那么这对医院来说就是亏损。
一般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倾向于,大病要去大医院看。对于公立的大医院来说,如果这些病人都是医保患者,数量越多、治疗的时间越长,带来的损失就越大。
2011年开始,医保基金就出现了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的现象。
不过在2015年之后,医保基金的缺口开始有所缓解。
这说明,通过“按病种付费”、“药占比”等方式的改革,确实改善了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的问题。
不过,医保会出现支出大于计划的情况,除了参保的人越来越多之外,也有医保滥用的原因在。
不少人为了报销,本来看门诊就可以的,却选择住院,就是因为住院的起付线低,报销比例高。
“就算是三级医院的床铺费、护理费等算进去,报销完也比我看门诊省钱的多,为什么不住院呢?”
所以,咱们老百姓也得反思一下自己,毕竟医疗资源总体是很紧张的,咱们真的那么必要为了省点钱,占用珍贵的医疗资源吗?
那关于医保报销的情况,小巴回去也问了一下,在医院当护士的亲戚。
她说,医保资金紧张的问题是有的,不过这种短缺,往往出现在那些比较大的,市一级的公立三甲医院。
但如果是县一级的,或者是民营医院,这种医保资金不足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啦,如果是真得了大病,那往往还是得去大医院看的,毕竟医疗资源等级更高。医院也没有权利拒收医保病人,这是违反医德和相关规定的。
另一方面,还得自己额外配置好充足的商业保险,比如重疾险、住院医疗险等等。
如果在生病急需救治的时候,因为医院医保资金不足卡在了那里,甚至被推来送去不同医院折腾,那可就太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