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百万医疗险,真的还需要重疾险吗?
现在百万医疗险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每年几百元,住院最高能报销几百万,甚至还能帮你垫付医疗费、预约医生做手术。
医疗险都这么厉害了,我还有必要买重疾险吗?
很多人以为,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用来解决医疗费的。
但实际上,它们的理赔方式、保障目的根本就不一样。
医疗险就像个会计,全面、细致、但喜欢斤斤计较,只能报销医疗花费。
得病之后,只要你花的钱超过免赔额,医疗险就能报销,完全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疾病,是意外还是生病,保障范围非常广。
但是,它只报销规定范围内的钱。
比如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检查费等等,必须是写进合同里的项目,它才会理赔,而且赔付的钱绝对不可能超过你看病的实际花销。
至于你生病期间不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为了康复吃的补品、请的护工,这些隐形支出医疗险是不管的。
重疾险是个土豪,慷慨、灵活,但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理赔到手的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首先,必须要得了规定的重疾,它才会理赔,所以保障范围不像医疗险那么广泛。
但是只要达到理赔条件,保险公司立马给现金,重疾险一般买多少保额赔多少现金。
钱拿到手之后,怎么花都随便你。
你可以拿去看病,可以弥补看病期间的收入损失,可以还房贷,可以给孩子交学费,可以赡养父母,可以用来养家,甚至可以拿去旅游。
一切都是你说了算。
此外,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稳定性也不一样。
长期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一般都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从合同签订的那一刻开始,这份合同将一直跟随你,不离不弃,直至你出险或者死亡。
在这期间,无论是产品停售,还是你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它都必须一直保护你。
而医疗险作为短期险种,客观上存在停售风险。
即便很多保险公司开发了“6年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但有效期也只有6年,一旦某天产品停售,你就失去了续保的资格。
到时候年龄大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了,还能不能买到新的保障,就是一个未知数。
即便产品不停售,随着未来医疗条件的变化,医疗险也不排除涨价的可能性。
相比于保费、保障期限都固定的重疾险,稳定性要差很多。
管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冰山效应”。
意思是浮在水面上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只占冰山体积的十分之一,而剩下的十分之九则埋在水面之下。
没有经历过重疾的人,很容易低估一场疾病造成的损失。
比如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你以为缺的仅仅是那几十万的手术费吗?
太天真了。
眼见幼子惨遭不幸,家长难道不需要日夜陪伴吗?几年的收入损失怎么算;
带着孩子求医问药,全国各地去看病,住宿费、交通费,难道不是钱吗;
孩子长期治疗备受折磨,为人父母买点营养品补品,可以去药店白拿吗;
得了重疾孩子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正常接受教育,请家教是免费的吗;
长大之后身体羸弱,胜任不了高强度的工作学习,收入会不会低于同龄人?发育会不会慢于同龄人?想要正常的工作结婚生子,不需要金钱的弥补吗……
犹如多米诺骨牌,当不幸发生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时,他未来的每一步都会比别人走得更艰辛,因而也需要更多的资源。
再比如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成年人,他得病之后受影响的仅仅是自己吗?
当然不可能。
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生病之后还能正常工作获利吗;
一场大病要休养3到5年,在这期间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孩子要上学,父母要养老,房贷要偿还,家里有足够的储蓄吗;
成年人肩上的责任,不只是自己。
一场大病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也不只是明面上的那些医疗费。
在这场灾难中,百万医疗险解决的是最紧急、最明显的那部分需求——治疗费用。
而那些隐形的开支,同样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只能通过重疾险来弥补。
重疾险和医疗险,本就是两个不同的险种,优缺点不同、作用不同,自然也就无法相互替代。
如果你真的以为,“疾病”这样一个从古至今,让数代王朝束手无策,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的难题,在今天可以通过一个每年几百元的百万医疗险彻底解决,那恐怕过于天真了。
而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份“天真”的代价,比想象中更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