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上涨说明什么(判断股票涨跌先判断主力动向)
股市中必须知道的4个小故事:
Ⅰ.乌鸦羡慕天鹅,认为美丽洁白的羽毛,大概是在水中游来游去漂白的,于是就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迁居湖泊,从早到晚不停地洗刷身上的羽毛,日久天长却总是改变不了颜色,最终因在周围难以寻觅到食物而饿死。
感悟:散户将资金投向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标的(如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等新品种),只能将自己逼入绝地,最终失败。
Ⅱ.渔夫在河岸撒网捕鱼,猴子蹲在树梢上,好奇地看着渔夫的举动。当渔夫留下渔网,满载而归后,猴子跳下地拿起渔网,模仿渔夫动作,提起网撒向河中,结果把自己罩在网里,一起落入水中。
感悟:炒股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眼高手低、不求甚解并不足取。
Ⅲ.牛欲到山顶吃更多更鲜美的青草,爬累了,说:“我不累,山有多高,就爬多高”,一路上对途中一片片肥沃的草地视而不见,终于,牛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但看到的却是光秃秃的石头。
感悟:在追求更高目标的同时(炒高的小盘题材股和高送转股),不要错失眼前机会,适当调整预期,有时会更有效。
Ⅳ.狗嘴里衔着一块肉,路过河面上的一座桥,忽见倒影中的那只狗衔着一块肉竟比自己的还要大,于是丢下嘴里的肉,向河中扑去,结果倒影消失了,狗一无所获。
感悟:吃到嘴里的肉才是自己的(获利丰厚股票),任何不切实际的欲望,最终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判断股票涨跌,先判断主力动向
交易大师詹姆斯·罗吉尔斯说过“我只等着大把钞票堆在墙角,才走过去,毫不费力地捡起来。别的,我什么也不做。”
但在我们的交易却并非如大师所说的那么简单。有时候我们非但没有捡到钱还损失了本金。
那么股市到底有没有如大师所说的那种轻易捡钱的机会呢?
我的回答是:“有!”
做股票的人一定知道股票市场有主力,主力会刻意误导散户,主力明明要启动行情却偏偏故意先来个大跌,导致我们看不清楚真实的方向,该买的时候卖,该卖的时候买。这样的行为就是通过策略强加于我们的风险。
同样如果我们看穿了主力的误导,我们就找到了最坚实的买入信心与证据。所以我们既会因为主力的误导而做出错误选择,也会因为主力的行为而获得机会与利润。所以这也是赢亏同源的。
但主力的操作分析起来感觉还可以,好象真的是有风险也有机会,但为什么到了真实的操作上,散户们总是吃亏受伤呢?因为这是由策略性风险的高技巧性所决定了的。
主力做出的操作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对立面上的,你要想你的操作能跟上主力的节奏你就必须能作出违背人的本性的操作。这样的操作如果没有建立在熟练驾御自己心灵的基础上你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这也正是市场上散户,总喜欢买入还没有启动的股票,而对主力发动行情的股票视而不见的根本原因!
主力控盘就是要通过他们的操盘技巧,来达到让股票的走势违背人性,从而让众多小散看得见却跟不上。这样的策略性风险给予散户的结果,就是散户捕捉不到大的波动,来对冲他们固有的系统性风险,然后心态再变坏,再自己主动制造人为主观性风险,从而达不成到在市场上获得利润的目的。
四种成交量形态
1、中指量
由五笔成交量柱组合而成,第三笔为这五笔的最大量,两边的两根量柱逐次递减,形态上酷似人的五根手指,则第三笔即为中指量。
注:五根K线不要求全阳或全阴,成交量形成中指量走势,与K线形态毫无关系。中指量出现在短期头部时,通常是看跌形态;如果出现在底部时,则需要注意区分。
2、顺势量
量增价增,量缩量跌,这样的形态叫做顺势量。
如果股价在上涨途中出现上涨顺势量,属于多头走势,可继续持股,也可以寻找机会做多。
一旦出现下跌顺势量,投资者要注意规避风险。
3、逆势量
逆势量分为上涨逆市量和下跌逆势量:
上涨逆市量——股价上涨,但成交量递减,表明上涨无力,需要注意下跌风险。
下跌逆势量——股价下跌,但成交量递增。如果在高位区之后出现,说明主力正在出货 ;如果在多头行情期或是股价下跌的末期出现,说明主力在短期压低出进货。
4、谷底量
在底部区域,或平台整理期,成交量逐渐缩减,而后慢慢增加。谷底量通常会出现在主力进货的走势之后,呈现量缩价稳的整理期,此时大概率会出现量价齐升的形态。
散户对股票理解的误区
误区之一:放量要涨
在经典的量价关系中,放量多与上涨相结合,一旦个股出现放量上涨,则多被视为多方力量充足,股价有望走高一线,
可以说,“放量要涨”是市场投资者最为常见的固定思维方式。
针对投资者具有的这种“放量要涨”的固定思维方式,主力就可以凭自己的强大实力,通对“对倒”手法人为地制造一些成交量用以迷惑散户,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个股在出现短暂的放量上冲后,接踵而至的就是持续阴跌或大幅暴跌,这就是主力通过“造量”引诱散户接盘最常见的手段。
误区之二:无量就无行情
成交量无疑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原动力,但这一情况只发生在正常的市场交投之下,
由于股价上涨会引发获利盘的不断抛出,因而需要有持续强大的买盘力量来支撑股价的上升趋势。
但是当主力持筹较多,比如达到个股流通盘的30%或50%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股价的上涨或下跌来自主力的推动,
若主力在上涨时积极锁仓、不抛售,那个股是完全可以实现无量上涨或缩量上涨的,这时个股走出“量价背离”的形态也是正常的。
因而,我们在分析股票行情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以拘泥于经典量价关系的束缚。
股票放量上涨说明什么?
在股价走势呈上涨状态时,股价和成交量在初期往往呈现出成交量温和放大、股价缓慢推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一种量价配合良好的上升走势特点。
在股价的下跌低位,有时主力资金会突然拉升股价进行快速建仓,此时就会形成量大增价暴涨的量价关系。
一般而言,股价的上涨中期显示的都是股价上涨走势中的主升浪行情,由此投资者要抓住这样的行情走势从中获取暴利。
缩量调整觅庄踪
跟庄原理:由于主力资金十分庞大,他们进驻一只股票时往往会在成交量上留下明显的迹象,直接表现为成交量的放大与萎缩上。由于主力可以用多个账户对倒手中的筹码制造放量的假象,所以成交量放大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成交量萎缩却一定是真实的,成交量萎缩价格却不跌,一方面说明市场对当前股价认同,另一方面,这种现象暗示主力已经高度控盘,既然主力进来就是为了获利的,如果要出货就一定要有获利的空间,后面必然会有一个拉升的过程。
一、缩量是相对的
单纯的缩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一般需要先对缩量前的放量去看,再从他们的相互位置去看,可以分为高位放量后的缩量、低位放量后的缩量。
高位放量下跌很多时候是主力不顾一切出货的一种表现,而后面出现缩量时往往是主力已经没有对股价做出控制,也并不在乎股价走势是怎么样,而剩下在里面的散户也没有办法控制股价,所以常常就会在K线图上显示量价无序的情况。
高位放量滞涨的情况,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主力出货手法,但当主力出货完后,会有很长时间缩量的下跌,下跌过程中也会常常出现好几次地量但不是低价的情况
但这样高位放量滞涨虽然是经典出货形态,但却不能直接判断后面股价就要下跌。而且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贵州茅台。
后面放量滞涨后,做了一段时间调整后,继续上涨了2年多,所以相对高位放量滞涨,不一定是出货,当然这是事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而在当时150元左右出现这样走势的时候,我们只能判断是这个位置主力肯定是拿出大量筹码在交易,至于是出货还是卖给了其他主力,就需要通过其他方面才能确定筹码是如何转换的了。
所以缩量后面走势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
那么低位的放量后又是如何呢?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可能是下跌中继的缩量,也有可能是真的到了底部的缩量。下面我们从一些案例来看看这两种情况如何分辨
我们先来看看下跌中继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虽然下跌过程中不断出现地量,但是却没有止跌,后面不断创新低。所以只是地量的话,不能说就是地价了。
这种有放量后才出现缩量的是否就可以认为是到底呢?
当然还是不能确定的,主力建仓后,也是有可能出现破位的,原本放量区域反而成为后面反弹的压力。所以这也有可能只是下跌的中继。这种情况在缩量下跌的行情中经常可以看到。
另一种低位放量后的缩量洗盘,会有怎么样的不同?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力建仓后缩量洗盘,再试盘的过程。后面股价重新回到并突破建仓位置,这样就证明了前面就是建仓后的缩量洗盘,而不是下跌中继。
二、不同行情下的缩量
弱势时(弱于指数):
强势时(强于指数):
三、缩量后启动
从之前几个案例中,大家应该明白,缩量只是一种状态,它可能在下跌时出现,也有可能在洗盘时出现,所以地量地价并不是一个买卖的信号,而是一种状态,不能给它绝对的立场。
那么缩量有什么作用呢?经过建仓后,缩量洗盘,再启动上涨的股票缩量洗盘就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了。
低位出现放量后,经过缩量洗盘后面出现在放量上涨,并且出现明显的启动信号,这样就成为了一种量价结合均线的操作模型。一些节奏比较紧凑的个股,放量—缩量洗盘—启动的时间会比较短。
这样短的话,对于启动的价格突破和量能要求都需要比较严格才可以。
通过上面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低位’缩量不能只看一小段K线,而是应该大局的去看。
只要我们看懂下面几点,对于缩量,就可以说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
高位放量再缩量要小心;
低位放量再缩量却要确认;
强弱行情要分开;
缩量不是买点;
放量建仓再缩量洗盘后的启动一般都会伴随一些明显的启动信号。